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一环。扶贫必扶智,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,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,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。摆脱贫困,不仅要和物质贫困告别,更要提高人的素质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。作为“造血式”扶贫的教育扶贫,无疑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措施。2月5日,曾受益于教育扶贫相助的土左旗姑娘丁慧婷说:“因为母亲出走,父亲入狱,爷爷奶奶离异后各组家庭,姥姥姥爷远在南方,我曾经历寄养、辍学,终于在颠沛流离后于2017年得到志愿者的帮助,受益于政府教育扶贫的帮助重回校园……今年,我已经15岁了,学习成绩还不错,希望长大后,我也能帮助像我一样的孩子,多读书,走出生活的阴霾,为更多人带去希望。”如果说发展产业、易地搬迁等方法能有效帮助贫困群众打通摆脱贫困的道路,那么教育扶贫则更像是点亮了通向美好未来的路灯,照亮了无数学子实现梦想的征途。据了解,“十三五”以来,呼和浩特市累计下达高中阶段“两免”资金8.51亿元,受助学生77.61万人次;发放国家助学金2.98亿元,受助学生32.41万人次。累计为大学生办理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4.24万人次,贷款金额2.91亿元;为城乡低保家庭子女(含孤儿)、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录取到普通高校本科、专科的大学新生每年资助1万元,累计发放资助资金1.1亿元,惠及学生4453人;累计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政府资助资金1872.6万元,受助学生3121人次。除此外,还有许许多多企业帮扶、爱心人士帮扶、包联帮扶的点点滴滴,都让教育扶贫见真招、办实事儿。如今,有不少得益于教育扶贫走出农村的学生,回到家乡、反哺桑梓,站上讲台,帮助更多孩子努力追梦;还有很多受到感召的高校毕业生,主动选择、勇担使命,把个人的职业追求融入乡村振兴事业中。未来,呼和浩特市将继续在教育扶贫上精准发力、久久为功,抓难点、补短板,守护好乡村孩子的求学梦,筑牢稳定脱贫、防止返贫的堤坝。
(编辑:陈媛)(信息采编中心)